標題:

中共召開18大當天亞洲週刊對馬總統專訪

發問:

幫忙分析馬總統的政策立場及展望兩岸的未來發展

最佳解答:

自從台灣出現一位《麻煩製造者》被國際輿論討伐後,馬英九先生在上任初期就對外宣布《我不是麻煩製造者》,而後宣傳其兩岸政策《不統,不獨,不武》。 不獨的政策讓中美吃下定心丸,也為台灣贏來穩定的環境可以努力拼經濟。但馬先生的確應該老老實實做一個執行者,而不是領導者,無法為台灣低靡的經濟找到突破口成為其執政最大的障礙,於是在中共要求加速政治談判的需求下,馬先生向中共放話《先幫我把經濟搞好再來說政治的事》,所以有了ECFA的談判等讓利協議的簽署。 不知是台灣固步自封太久,還是作為華人地區的《自由民主社會》優越感太強,台灣好像對自己的認識度不足。對中國大陸,台灣提出希望兩岸能《垂直分工》,抱歉,這個話放在10年前是可行的,但如今台灣早已失去了這個能力。 對岸要在波音和空中巴士的壟斷中開創航空航太的整個產業鏈,台灣怎麼參與? 對岸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,台灣是能在這龐大的產業鏈中整合到哪部分? 號稱科技島的台灣如今還剩下的優勢恐怕就只有半導體了,畢竟拿來主義。 當前兩岸發展主要以經貿為主,這是大家的共識。島內三天兩頭抨擊刮民黨與中國大陸走得太近,而我看恰恰相反,刮民黨迫於島內政治壓力,往往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。例如產業投資的問題,台灣希望將研發,設計等環節都留在台灣,而你中國大陸給我出人力出資源就可以了,當然我要賣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,而中國大陸也不是笨蛋,你要來可以,請把研發中心一起搬來,否則不歡迎。台灣可是底氣十足,就是不去,因為共匪要偷要搶。但你不去,人家GE,三星,Intel早就去了,你的市場就沒了。 2013-01-16 09:30:54 補充: 有評論家認為,人類近現代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三件事: 1.法國大革命 2.美國崛起 3.中國崛起 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工程:人類社會最多人次的擺脫貧困,最龐大的工業化,最快速的經濟成長。依照大部分金融機構的預測,中國大陸在接下來10年左右經濟總量就要超美。 給台灣的問題是台灣如何在這不可逆轉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而不是跟民進黨一樣把頭埋起來視而不見。

其他解答:

台灣的自大和無知毀了自己,這和1840年的清朝真是如出一轍阿,大陸人隨手抓一個都知道鴻海、國泰、廣達、仁寶、臺塑、華碩、宏基等等台灣公司,即使毫無業務往來,但因為自己主動去瞭解這個世界,所以知曉。 可請問你知道華為、中興、華電、華潤、大唐這些公司嗎? 睡吧,睡吧,有一天,台灣人睜開眼睛,看到的註定是自己迷惘的過去。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01C1B7F1406451DA
arrow
arrow

    reyesb28mi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